close
怎麼樣幫助孩子的學習回到自己身上。目前在台灣的社會上可以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小孩子寫功課,父母在旁邊盯著督促他,然後成績單發下來時就很焦慮、很緊張,小孩子也跟著緊張、很焦慮,這是生活中的現象,父母親擔待著孩子所有的學習責任,小孩子讀書是為父母讀,父母也很苦!這麼逼著有好的結果嗎?小學時還可以逼,但到國中、高中就完了。我們會發現孩子沒有『學習的動機』,孩子不想要而父母卻很在乎、很關心功課的問題。父母有必要去想自身為什麼有這壓力?很多先生會對太太說『你當家庭主婦只需教小孩,小孩都教不好!』所以太太就會想要把孩子教好,代替老師教好,變成小孩有兩個老師,甚至會再請家教來教。因此第一個壓力來自先生、公婆,第二個壓力來自外在的眼光,第三來自老師寫家庭聯絡簿的壓力,第四是內在的壓力,因為自己從小功課讀不好而去要求自己的小孩,還有同事的小孩相比,妯娌之間、姊妹的小孩相比等造成我們會將孩子的學習全部攬在自己肩上的原因。我的疑問是:如果大家成績都很好,都在第一名,那誰是真第一名呢?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造成你那麼注意小孩的成績?小孩子的成績不好造成同學的欺負(家長回答),的確,小孩子成績好會得到老師較多的敬重,但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此嗎?或者成績不好會受到老師較多的注意,那全班都要成績不好了。不可否認,身為老師的會去思考如何使成績不好的與成績好的融在一起,因為這個大氣氛使他成績變好,所以老師是很辛苦的行業,老師也是人也需要挑戰,在要生氣時不能生氣,要想辦法解決,因此老師是要不斷的成長。我覺得身為家長的應該支持老師這方面的學習,而不是告訴老師應該如何做。事實上,老師在學校處理班務、教學很累,回家才有心情去繼續思考某些事,也許就頓悟了。因此我覺得在教育系統中老師在學校負擔老師的,在家裡家長負擔家長的,此時很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母親』,母親要做什麼?(開放給家長回答)
一、支持(鼓勵) 二、愛 三、關懷 四、照顧 五、家規
我對大四學生曾做一個調查,發現孩子通常只記得媽媽煮的食物,不記得媽媽的臉與行為,還有記得媽媽不好的行為。我曾經有個學生,他竟然怪媽媽無法掌握爸爸的脾氣。如果我們媽媽不煮飯的話,孩子將來忘記我們的機會很大喔!
其實當母親也是有理想的,你們有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樣的母親呢?我自己當母親的方式是,從小不讓孩子拿錢去外面買早餐,因為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如食物有沒有吃、金錢的使用……,因此我都自己做早餐給他吃,一直到現在,甚至作炒飯、通心麵給他吃,光是牛奶、麵包是不夠的。
學習是容許錯誤,在錯誤中學習的。當我寫錯字時,對我來說是大事,因我會對自己開始感到不滿意,當孩子有種種不好情形出現時,是我對母親角色不滿意的時候了,因為指導孩子學習不只是在課本上,還有是在心靈世界上的學習。同樣當我們在看孩子寫字寫不好時,要想我們自己寫字漂亮嗎?所以孩子是我們的師長,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的陰暗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滿意的一面,而當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時就會在孩子身上發洩,但我們自己會很不舒服。面對孩子時,我們有情緒和沒有情緒時的教育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先要控制情緒,先看自己為何會生氣,才能客觀的教育他們。
那爸爸是做什麼呢?(家長發問)
我們絕對不要去剝奪爸爸當父親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研究『人本』,最大的人本在『易經』,老爸有責任養家,當他義務盡了,他就有權利來關心你,告訴你他的需要,這也是『三生有幸』。爸爸的責任如果只有賺錢,那麼『養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就行不通了。所以父親的出現常是『家規』的出現,也是家規的執行者。但我發現女人結婚後也常扮演父親這個角色,但是這樣會很損害到自己,因為會對自己不滿意,也會很累。因為母親這角色絕沒有『家規』這項的。
到底我們要教育出怎麼樣的小孩?(身心健康、快樂、自我實現、有自信、負責任,教育就是教育這些)。因為小孩子出生後沒有具備這些本能,所以才需要我們的存在。孩子所學的一切,如果不包含這些,那學習就沒有意義了。學習理論有三個法則:第一是學習是我想要的:一個人能自己實現,他一定有想要的,根據馬斯洛理論,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愛和安全。父母常做一些認為和愛無關的,但小孩子都當作和愛有關,若父母在吝於給予愛時,小孩子的安全感會較低落。再來是成就感,也就是小孩子得到媽媽的支持。例如老師打電話來我家,我會把電話轉給兒子,這對他是一個成就感,這也是他的事情,把屬於他的還給他,也許有時想偷聽內容、探聽祕密,但若是在前面安全感穩定,孩子和你關係好,他就什麼都會告訴你。那麼如何才可取得這樣的信任,我想除了多聽,不加評價外,再假設狀況讓他自己回答。接著是自尊、自信,再來是自我實現,孩子要從這個基點到那個基點,需要通過這些關卡,而家庭的環境是這些關卡的第一步驟,如果這些關卡都穩定,那麼他就會有自我實現,他就想要學習了,所以學習的第一個指標是『我想要』,而不是父母高興我才想要學。當然若父母和小孩的關係很好,他就會為了討好你而唸書。第二點是我學了對現在有用:有用他才會想學,如果是為分數而唸是沒有用的,很多人拿到碩士、博士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孩子必須自己要有方向感,雖然他會隨年齡改變志向,可是父母不要指定他,站在旁觀的立場傾聽,並協助就好。第三點是即刻性的馬上學習(這是較難的):因為孩子想學時我們不一定有空,所以提供資源,讓他自己學。
學習不能強逼,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孩子才會快樂而且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從做家事中學,因此家長要提供機會。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分析問題,再想辦法、再實踐,因此須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當做『解決問題』來學習。至於功課不好的孩子,需要多鼓勵,寫不出作時讓他去休息,玩一下,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可以讓他知道其實他自己心裡會有壓力,所以引導他方向,如何分配寫作業,但不要叫他用你的方法,這就是尊重他。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是誠實,要孩子學習誠實及勇敢,而我們父母也要多鼓勵,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再者,再『平和』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中叫做找一個『訣竅』,而這需要事前的演練,在對待先生、孩子的一些問題,都要一些方法來安定自己,這對孩子將來國中、高中都很有效的。和孩子有這樣的互動,他會越來越好。接著要學習有自信,因為有自信的感覺很好。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把讀書的事交給孩子,多照顧孩子在『滋養』的方面,在其他面,當孩子表現好時多鼓勵他,但不要送禮物。但讀書也要有天份,不適合讀書的孩子,不要強求,記得『你要的是健康的孩子,不要一百分的孩子』。
一、支持(鼓勵) 二、愛 三、關懷 四、照顧 五、家規
我對大四學生曾做一個調查,發現孩子通常只記得媽媽煮的食物,不記得媽媽的臉與行為,還有記得媽媽不好的行為。我曾經有個學生,他竟然怪媽媽無法掌握爸爸的脾氣。如果我們媽媽不煮飯的話,孩子將來忘記我們的機會很大喔!
其實當母親也是有理想的,你們有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樣的母親呢?我自己當母親的方式是,從小不讓孩子拿錢去外面買早餐,因為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如食物有沒有吃、金錢的使用……,因此我都自己做早餐給他吃,一直到現在,甚至作炒飯、通心麵給他吃,光是牛奶、麵包是不夠的。
學習是容許錯誤,在錯誤中學習的。當我寫錯字時,對我來說是大事,因我會對自己開始感到不滿意,當孩子有種種不好情形出現時,是我對母親角色不滿意的時候了,因為指導孩子學習不只是在課本上,還有是在心靈世界上的學習。同樣當我們在看孩子寫字寫不好時,要想我們自己寫字漂亮嗎?所以孩子是我們的師長,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的陰暗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滿意的一面,而當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時就會在孩子身上發洩,但我們自己會很不舒服。面對孩子時,我們有情緒和沒有情緒時的教育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先要控制情緒,先看自己為何會生氣,才能客觀的教育他們。
那爸爸是做什麼呢?(家長發問)
我們絕對不要去剝奪爸爸當父親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研究『人本』,最大的人本在『易經』,老爸有責任養家,當他義務盡了,他就有權利來關心你,告訴你他的需要,這也是『三生有幸』。爸爸的責任如果只有賺錢,那麼『養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就行不通了。所以父親的出現常是『家規』的出現,也是家規的執行者。但我發現女人結婚後也常扮演父親這個角色,但是這樣會很損害到自己,因為會對自己不滿意,也會很累。因為母親這角色絕沒有『家規』這項的。
到底我們要教育出怎麼樣的小孩?(身心健康、快樂、自我實現、有自信、負責任,教育就是教育這些)。因為小孩子出生後沒有具備這些本能,所以才需要我們的存在。孩子所學的一切,如果不包含這些,那學習就沒有意義了。學習理論有三個法則:第一是學習是我想要的:一個人能自己實現,他一定有想要的,根據馬斯洛理論,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愛和安全。父母常做一些認為和愛無關的,但小孩子都當作和愛有關,若父母在吝於給予愛時,小孩子的安全感會較低落。再來是成就感,也就是小孩子得到媽媽的支持。例如老師打電話來我家,我會把電話轉給兒子,這對他是一個成就感,這也是他的事情,把屬於他的還給他,也許有時想偷聽內容、探聽祕密,但若是在前面安全感穩定,孩子和你關係好,他就什麼都會告訴你。那麼如何才可取得這樣的信任,我想除了多聽,不加評價外,再假設狀況讓他自己回答。接著是自尊、自信,再來是自我實現,孩子要從這個基點到那個基點,需要通過這些關卡,而家庭的環境是這些關卡的第一步驟,如果這些關卡都穩定,那麼他就會有自我實現,他就想要學習了,所以學習的第一個指標是『我想要』,而不是父母高興我才想要學。當然若父母和小孩的關係很好,他就會為了討好你而唸書。第二點是我學了對現在有用:有用他才會想學,如果是為分數而唸是沒有用的,很多人拿到碩士、博士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孩子必須自己要有方向感,雖然他會隨年齡改變志向,可是父母不要指定他,站在旁觀的立場傾聽,並協助就好。第三點是即刻性的馬上學習(這是較難的):因為孩子想學時我們不一定有空,所以提供資源,讓他自己學。
學習不能強逼,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孩子才會快樂而且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從做家事中學,因此家長要提供機會。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分析問題,再想辦法、再實踐,因此須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當做『解決問題』來學習。至於功課不好的孩子,需要多鼓勵,寫不出作時讓他去休息,玩一下,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可以讓他知道其實他自己心裡會有壓力,所以引導他方向,如何分配寫作業,但不要叫他用你的方法,這就是尊重他。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是誠實,要孩子學習誠實及勇敢,而我們父母也要多鼓勵,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再者,再『平和』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中叫做找一個『訣竅』,而這需要事前的演練,在對待先生、孩子的一些問題,都要一些方法來安定自己,這對孩子將來國中、高中都很有效的。和孩子有這樣的互動,他會越來越好。接著要學習有自信,因為有自信的感覺很好。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把讀書的事交給孩子,多照顧孩子在『滋養』的方面,在其他面,當孩子表現好時多鼓勵他,但不要送禮物。但讀書也要有天份,不適合讀書的孩子,不要強求,記得『你要的是健康的孩子,不要一百分的孩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